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时间:2024-03-23 23:16:11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集合15篇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集合15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巴黎圣母院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

波希米亚少女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天真纯洁,富于同情心,乐于救助人。因为不忍心看见一个无辜者被处死,她接受诗人甘果瓦做自己名义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见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会同情怜悯,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钟人的唇边。这样一个心地高贵的女孩,竟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作者把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

至于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钟人伽西莫多,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自私、阴险、不择手段。而伽西莫多,这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畸形人,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欺凌。在爱斯梅拉达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人心的温暖,这个外表粗俗野蛮的怪人,从此便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热情寄托在爱斯梅拉达的身上,可以为她赴汤蹈火,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

这种推向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这也许 ……此处隐藏7139个字……是普通的爱,而是由感激、尊重和同情组成的,一种高洁到值得人赞颂的爱。卡西莫多也是雨果在书中”善良”的象征,在人们的意志中,善良注定要压倒任何邪恶,卡西莫多便这样诞生,为人们送去雨果”面容不美丽也可以善良”的思想。

雨果塑造了卡西莫多和艾丝美拉达这两位“善“与“美“的代表,他们揭露了那个时代法国下层人民的美丽高洁品质,批判了上流人民的腐败与做作。让我们一起翻开书,去体验历史的沧桑风雨吧。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5

读完这个故事,真的有很多感触。感觉这里面太多坏人了。无情无义、冷酷丑恶菲比斯,表面上维护正义、保护弱小,实则道岸貌然、自私自利教父克洛德·弗洛罗。巴黎圣母院里住着道貌岸然且性情乖戾的副主教克洛德神父和驼背的丑八怪卡西莫多。卡西莫多对克洛德神父忠心耿耿,百依百顺。然后他回才会去,为了教父去抓美丽善良的艾斯美拉达,感觉好人都是弱的一方。乐于助人天真纯洁多美丽小女孩埃斯梅拉达最终被判了绞刑可是她一见钟情的菲比斯却在现场和另一个女人冷漠的看着一切。她可以放弃自己的婚姻去帮助一个完全不认识的,面相丑陋的男子只为了保住他的性命。真正的人间真善美。

《巴黎圣母院》创作于1831年,而小说发生的时间是1482年,法国大革命发生于1789年7月14日。也就是说雨果是以一个知道结局的后来者来创作这部小说的。故事情节肯定是虚构的,小说中的人物有真实存在的也有虚构的,小说的发生地巴黎和具体场景巴黎圣母院都是真实存在的。在这虚虚实实中,小说的四个部分,为我们呈现四个不一样的巴黎和巴黎的人。

在我们当今社会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爱,但爱也是需要用正确的方法表达。爱,不是自以为是地付出,也不是自私地占有;而是,设身处地地站在他的角度给他需要的爱。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